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章(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还不是活不长?二哥的子孙果真不行。

【唉,反正不管咱接不接受,赵佶他都在历史上走马上任了。

那时候吧,饱受辽国压迫的女真族觉得自己受不了了,决定奋起反抗,于是便建立了金国。由于担心自己力量不够,金国还暗戳戳向北宋投诚,表示咱俩可以联合起来对抗辽国呀,到时候你取燕京,我取中京,等辽国一灭,你把每年交给辽国的五十万岁币转送给我,我同意把燕云十六州还给你,咱们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赵佶细细品了品,觉得金国画的这张大饼很香。收复燕云可是历代先祖都无法实现的伟业!他要是把燕云拿下,那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联金抗辽,必须联金抗辽!

于是,宋金达成了协议,史称“海上之盟”。】

北宋·太祖时期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