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章(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又是一月过去,已经大致摸清光幕规律的古人们默契地做好准备,并如愿的等到了光幕的再次出现。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盘点历史名人系列第四期:《从满江红到破阵子——南宋主战派的悲哀》,我是主播阿藜,一个不专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

南宋

“主战派的悲哀?”朝堂上的主战派官员们纷纷皱起了眉。

北宋

“悲哀……”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之前提过的岳飞的结局,心情变得越发沉重。

那岂止是悲哀,简直就是惨烈至极!

【上期留的提示大家都猜出来是谁了吗?哈,阿藜知道你们肯定都能猜到,但咱还是走个流程,一条条来揭晓答案!

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两句话出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所以这个提示毋庸置疑,对应的是岳飞。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作的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中的一首,所以这个提示对应的是陆游。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楹联,描述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以上三位大概都可以算是南宋初的人?】

果然,就是这三个人,众人心道。

【说起南宋,最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南宋建立的契机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可以把时间往前倒一倒,拉回到北宋末年。】

北宋末年?触发关键词,北宋人顿时竖起了耳朵。

【元符三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不幸英年早逝。因哲宗无子,所以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被向太后否决,章惇又提议年纪最长的申王赵佖,向太后依旧不同意。随后,向太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为由,排除了患有目疾的赵佖,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在朝臣和太后的支持下,热爱艺术的赵佶登基了,是为宋徽宗,北宋灭亡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

北宋·神宗时期

“宰相?”章惇有些惊讶,自己以后当上宰相了?

等等,向太后加上章惇……

赵顼恍然大悟:“所以哲宗和徽宗都是朕的儿子?”这感觉可真一点也不好,俩儿子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好像是亡国之君,他这个当爹的都不知道是该先为早逝的那个悲伤,还是该先痛斥那个亡国的。

“陛下,须得保重身体。”王安石满眼忧虑,按照哲宗的年龄推算,今上岂不是也英年早逝?

“朕会的。”赵顼神情凝重,儿子都要亡国了,他哪里还敢不保重自己啊!

北宋·哲宗时期

章惇叹气,上前请罪道:“陛下,是臣办事不力……”

赵煦无奈地摇了摇头,出言制止了章惇的归咎之语:“章卿无须自责,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他并不觉得章惇有错,毕竟太后的旨意哪是章惇一个臣子能违抗的?倘若真要怪罪,那大概也只能怪某些人的私心了。

北宋·太祖时期

“热爱艺术?”赵匡胤听笑了,“选他之前难道不知道他是这个德性?这后世的太后也是挺厉害,连宰相的建议都能当耳旁风。”

【痛,真是太痛了!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当时拥立赵佶的人都在想些什么,我们只能惋惜哲宗寿命太短。

哲宗,北宋难得有骨气的铁头娃,天资聪粹、令西夏臣服的有为之君,其早逝被认为是对宋朝进一步发展的极大损失的皇帝,他怎么就早死了呢?哪怕不看这些,哲宗只要好好活着,也能避免徽宗继位,这对北宋来说何尝不是莫大的贡献?】

北宋·哲宗时期

赵煦:你这样一说,我突然也觉得我的生命开始宝贵起来了。

寂静的朝堂上,即将面临亡国风险的大臣们也在琢磨着找个靠谱医生给皇帝调理身体。

北宋·神宗时期

这就是一念光明,一念地狱的感觉吗?

之前因听说今上有个败家儿子而心情无比咯噔的朝臣们如今心情变得更加复杂。原来今上另一个儿子十分优秀,这本该是个好消息,可大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优秀的那个死在了前面。

赵顼更是心痛至极,为什么偏偏是优秀的儿子早逝啊!

北宋·太祖时期

“英主早逝……”赵匡胤攥紧了胸口,“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宋吗?”

旁边的赵光义嘲讽地勾了勾嘴角,有出息的后代又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