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8章 我大宋有岳飞(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唐朝灭亡之后,华夏再一次进入了混乱的时期,而正是赵大结束了这一切,因此,赵大对于自己的评价十分好奇。

自唐朝中期以来,地方的节度使就时常发生拥兵自重的问题,而赵大则巧妙地使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法子,巧妙地罢去了禁军将领以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将兵权再度集中起来,防止以后发生政变。

他咧嘴一笑,自以为就这一手都能比得上唐太宗李世民了。

可是接下来他就笑不出来了。

【斧声烛影事件之后,赵匡胤驾崩,其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原名赵炅。】

【在赵光义继位之后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自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赵匡胤脸色一变,赵光义灭了北汉他很高兴,但是这什么斧声烛影,他不喜欢。

很明显,这不是什么好事。

眼见着赵光义快来了,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丝残忍。

既然他对自己有加害之心,那么自己就不得不防备了。

天幕之上还在继续播放着画面,只不过,赵光义的心里就不那么自在了,他本来想着趁着今天晚上灌醉自己大哥,然后做皇帝,这天幕仙人一搅和,直接让自己的计划泡汤了。

“为之奈何啊”

看向近在咫尺的皇宫,赵光义却是一步也迈不出去了。

【赵光义收复北汉之后,打算乘胜追击,拿回燕云十六州,没想到兵败高粱河。】

【无奈之下,只得骑着驴车逃走,令人惊奇的是,他在身负一箭的情况下,居然还能骑着驴车风驰电掣地甩掉身后的追兵。】

【这件事情到现在都是未解之谜。】

公元986年,赵光义再度雄心勃勃地发兵北伐,意图一举收复失地,重振大宋雄风。然而,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宋军兵败如山倒,赵光义深感痛心疾首,从此对辽国采取了守势。在这之后,赵光义并未放弃对边疆藩镇的征服之梦。

他派遣大军对党项、交趾等自唐末以来便割据一方的边疆势力发动进攻,希望能将这些地区纳入大宋的版图。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这些边疆势力凭借着地利和人和,顽强抵抗,宋军屡战屡败,未能成功征服。

面对连番的失败,赵光义深感无奈和沮丧。

于是奉行‘守内虚外’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风气。

赵光义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

【18:55:26,王安石变法。】

【19:01:04,王安石变法失败,北宋国力衰退。】

【19:12:04,金国建国。】

【19:16:25,金国攻打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什么?!!这怎么可能?”北宋的朝堂上,一片哗然,每位皇帝都面露震惊与愤怒。

“金国竟然掳走了我们的两位皇帝?!这简直是对我们大宋的侮辱!”

“这简直是个笑话!我们大宋的皇帝,竟然会被敌国掳走,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

唐玄宗时期虽然也曾遭遇过安史之乱,但至少皇帝还有逃亡的机会,可现在的大宋,却直接丢了两位皇帝!

这让每一位皇帝都感到无比屈辱。

“想我北宋,国力雄厚,科举制度完善,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为何会有如此昏聩的皇帝!”赵匡胤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竟然会落到如此地步。

冷静下来之后,他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自己刚刚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好些地方的兵权,正准备派文臣到地方任职,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大宋的统治。

难道,我重文抑武的策略真的错了吗?”赵匡胤喃喃自语,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迷茫。他回想起自己登上皇位以来的种种决策,那些旨在稳固江山、安定民心的政策,难道真的有什么问题吗?

“不,唐后期以来的武人专横,藩镇割据的问题还是要解决。”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武人的跋扈和割据一方的藩镇是威胁朝廷稳定的毒瘤,必须加以铲除。

“待朕好好想想才是。”赵匡胤喃喃自语,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治理国家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重文抑武的策略或许有其弊端,但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

“嗯,是了,万万不可矫枉过正。”

赵匡胤突然想到,如果过于强调文治而忽略了武备,那么国家的安全又将如何保障?他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抑制武人的跋扈,又能够保持国家的强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