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孤苦伶仃的“枪魔”凌国梁《1》(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979 年 7 月 14 日,辽宁省铁岭市发生了一起激烈的枪战。两名歹徒手持全自动步枪,与警方展开了长达一天的对峙。在激烈的交火中,6 名英勇的民警不幸牺牲,但令人惊讶的是,歹徒竟然毫发无损。

面对如此顽固的歹徒,警方不得不向解放军求助。解放军迅速赶到现场,用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轮番轰炸,将歹徒压制住。为了确保将其击毙,军方甚至出动了坦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空前的警匪枪战在柴禾沿激烈上演。其激烈的程度和影响之广,以至于这场冲突被冠以“柴禾沿战役”之称,载入史册。

在这场风波的核心,是一个臭名昭著、手段凶残的悍匪——他的名字叫凌国良。今天,我们将透过时间的迷雾,揭开凌国良那些鲜为人知而又罪大恶极的历史往事。

让我们开始,跟随历史的脉络,探索一个罪犯的心灵迷宫,并见证法律与秩序最终如何将他绳之以法。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东北,辽宁省辽阳市的一个宁静小村庄李家庄迎来了一个新生儿,他的名字是凌国梁。这个孩子的到来为他的双亲和兄长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四人在朴素的小屋里共同编织着生活的温暖与和谐。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而易逝。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人相继离去,留下了年幼的凌国梁孤独面对残酷的现实。失去了家庭的港湾,他的性格开始悄然转变,变得越发孤僻、多疑,甚至带有一丝偏激和易怒。

进入70年代,当时的社会环境让民间仍能轻易地触摸到时代的遗留——各式各样的枪支。对于凌国梁来说,这些铁质的器械不仅代表着自卫的能力,更是他寂寞童年中的慰藉和伴侣。他对枪械的痴迷超乎常人,每当手中把玩着这些金属机械,他仿佛能从中找到一种难以言述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拆卸和组装各种枪支,对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零件的功能了然于心。他的枪法也日益精准,弹无虚发,成为了他在孤独世界中的一份自我证明和自豪。

岁月如同流水匆匆,凌国梁在不经意间长大成人,他不仅扎根于家乡的泥土之中,还接过了当地枪械库保管员的重任。这份工作赋予了他前所未有的权限,让他得以亲密接触各式各样的枪械——从轻巧的手枪到威猛的步枪,无一不在他的悉心研究之下。

凭借着对枪械的深厚感情和不懈钻研,他的射击技艺日益精湛,弹无虚发,每一声枪响,都精准地在靶心刻画出完美的十环。这样的绝技,让他在人们心中赢得了“东北枪魔”这一响亮而自豪的称号。

同好之间,总是心有灵犀。不久,凌国梁结识了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热爱枪械的朋友,其中徐中正是与他最为投缘的伙伴。虽说徐的射击技巧稍逊一筹,但也是数得上的佼佼者。

时光如梭,转眼间,适婚的年纪也悄然降临到了凌国梁的头上。村中的长者老赵,对他犹如自家人般关照,见他孤身一人,便热心为他牵线搭桥,介绍起理想的另一半,期望他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王敏是凌国梁的同村人,她生得美艳动人,性情温柔和善。两人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不久后便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人生在世,能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爱情、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已然是十分难得的事。凌国梁有幸全部拥有,按理说,他应该感到心满意足。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凌国梁并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反而在欲望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他身为村里的枪支管理员,本应克己奉公,为村民服务,可他却利用职权,横行霸道,目中无人。他的种种行为,最终酿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那次看似平常的招工大会。

1979 年的夏天,凌国梁所在的公社举办了一场招聘会,招聘的是辽阳化工厂的工人。工作时间是早 8 晚 5,不仅包吃包住,还提供教育培训,待遇可谓是相当优厚。

这个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年轻人们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凌国梁也不例外。他找到村干部,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他看来,自己年轻力壮,这个岗位非他莫属。于是,他在村子里四处宣扬,声称自己一定能得到这个工作。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考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技能,更需要性格谦逊、踏实肯干、学习能力强。凌国梁为人浮夸,显然不符合这些要求。

得知自己被淘汰后,凌国梁非常生气,他立刻找到村长老赵,质问他为什么不让自己参加招聘。

老赵一见凌国梁来了,赶忙笑着说:“国梁啊,你的事我考虑过了,这次的工作不太适合你,你放心,下次有合适的,叔一定给你安排。”

凌国梁一听老赵的话,心里的火就上来了,他全然不顾老赵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情,怒气冲冲地呵斥道:“我看你就是故意刁难我,让我难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