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章 带来一个好消息(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恩和此次上山,除了给几人带了几块自己家腌的腊肉,还带来一个好消息。

那日苏带回来的那个植物,还真是一种药材。

但它不是什么铁皮石斛,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药材,名字叫“寓木”,当然更多的是叫它“冻青”,也叫冬青。

恩和一说名字,梁崇就想起来了,其实这是一种寄生在树上的斛类,后世也叫它寄生斛和寄生寓木。

寓木就是客居他乡或者依附于他人的人。

这种斛类在北方多寄生在杨树、榆树上面,如果寄生在核桃树上面的,价格会比其他几类贵的多。

因为一年四季叶片都是绿色的,和树木的叶片重合在一起,所以在春夏不容易被看见,只有在秋冬树叶掉光时才好采摘一些。

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安胎元、治冻伤等药效。

但是这种植物虽然是药材,却是很便宜的药材。

果然,恩和说道,营州城内有三家医馆表示收购这种药材,但给的价钱不高,如果是新鲜的冻青三文钱两斤,晒干的五文钱一斤。

而且因为这种药材日常的使用频率不高,他们除了自己使用外,剩下的主要是运往关内的其他医馆,所以收购量并不大。

并且医馆只收购新鲜的冻青自行炮制,三个医馆加起来的收购量只有九百斤。

这还是像他们一样住到深山老林的人不多,没有多少人摘了去卖,才有这么多的需求量。

也就是说,一共只能赚到一千三百五十文钱。

这钱和前面卖鱼的钱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几人很满足,谁能想到从小看到大的野花野草也能卖钱,还一卖就是一两银子,简直跟白捡的一样,够家里大半年的嚼用了。

几人商量了一下,还是让恩和参与了进来。一方面是因为消息是委托他去问的,人家本来没有这个义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互相信任的方式。

恩和知道冻青能卖钱后没有选择藏私自己挣,而是如实的告诉了他们。

且冻青一般长在高高的树梢上,采摘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危险的活计,多一个人照应也是好的。

最后确定的分工就是,恩和及那日苏姐弟负责爬树采摘冻青,再把摘好的冻青从树上用绳子递下来,以防直接扔下来摔坏了品相。

梁崇在树下负责接,并将冻青统一规整到筐里。

那日苏还做了一个勾东西的竿子,将镰刀绑到长长的竹竿上面,遇到较矮的树时就不用爬到上面,直接就能勾下来。

接着便是背上背篓出门,采药。

梁崇以为冻青长得很大一蓬,又占体积又占秤的,采几百斤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

但冻青这种植物,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它和鸟窝长得异常类似,圆圆的一团盘踞在树梢。

要不是颜色呈现青绿色或者黄绿色,冬天树木又光秃秃的,眼神不好的还真会忽视。

且并不是每棵树上都有冻青,只有一些榆树杨树之类的特定树种上面才长。

几人几乎翻山越岭找遍了附近的大小山头,才终于凑够了九百斤。

期间,恩和和那日苏还下了几次山将采到的冻青先送去了医馆。

怕自己放着,放干巴了。

但值得高兴的是,期间几人偶遇了一棵山核桃树,上面恰好长了冻青。

虽然只有三团,但也值得庆幸,因为山核桃冻青的价格非常高。

恩和转述,大夫说这种山核桃树上长的冻青能治疗一些很严重的胃病,所以收价八十文一斤。

梁崇猜测大夫说的很严重的胃病应该是胃癌,不知道是不是确有奇效还是只是一种噱头。

但无论如何都让他们赚到了钱,山核桃树上的冻青一共有十五斤,卖了一千二百文钱。

加上普通树上的九百斤,一共是两千五百五十文钱。

照旧还是按照人头分,恩和一份,梁崇这边三份。恩和分到六百四十文钱,三人分到一千九百一十文。

这回托雅给梁崇六十文的零花钱,那日苏五十文,梁崇的小金库又充实了一些。现在梁崇已经攒了五百一十文钱。

采摘冻青的这段时间,其实劳累的程度比起捕鱼不遑多让,但收获却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但几人都很知足,而且这两个其实都是长久的营生。

营州不是没有养鱼的人,但因为冬天低温,在湖里或者池塘养鱼的人为了避免结冰后捕不到鱼,一般会选择秋天就将鱼卖掉。

所以只要掌握了捕鱼的方法,她们冬天捕的鱼算得上奇货可居。

而冻青尽管赚的少,但药材是消耗品,医馆肯定每年都要采买一部分。

这两项每年冬天都能干,至少保证了自己以后的温饱问题。

现在姐弟俩的积蓄,差不多有十两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