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4章 天启七年的往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长生宫外,传来阵阵惨叫声。

渐渐的,惨叫声骤停。

高达匆匆走进殿内,禀报道:“皇上,李安受了四十三下杖刑,已经没气了。”

皇帝闻言摆摆手。

高达会意,便躬身退了下去。

皇帝这才抬眼看向莫清秋,眼睛一眯道:“皇后甚是聪慧,今日有朕帮你立威,日后宫中的奴才定会以你马首是瞻。”

“皇上,您误会臣妾了。”莫清秋叹了一口气,落寞道:“臣妾自入宫以来,这下面的奴才们办事利落,并未行过任何欺瞒之事。”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臣妾才觉得内务府这次采买是有蹊跷。”

“臣妾以为这事是故意针对陛下您的,所以才着急忙慌的过来寻您。”

皇帝闻言眉心一蹙,啼笑皆非道:“针对朕?”

“您还记得天启七年,雍州果农吊在京城城门的事情吗?”莫清秋眸色一深,认真的问道。

皇帝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不出来了。

莫清秋一看,便知道皇帝还记得这事。

她自顾自的说道:“那年臣妾才四岁,听过母亲说过,天下果农听闻圣上酷爱甜瓜,曾以重金购瓜。”

“而世家为了讨好圣上,便大肆收购甜瓜,以此挑选出最好的甜瓜献进宫中。”

“京中甚至还传出了什么食甜瓜,乃是身份尊贵之象征的谣言,引得百姓们随波逐流,造成了哄抬瓜价的乱象。”

“您知道吗?”她抬头看着皇帝的眼睛,无奈的说道:“当时一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甜瓜,竟卖出了二两银子的天价。”

“农户们听闻后,欣喜不已,纷纷拔去了田里的秧苗,种上甜瓜,期许着来年丰收……”

“行了,别说了!”皇帝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那年他初涉朝政,还不懂事,喜欢吃甜瓜,便吩咐宫人去大肆购买。

还曾放出豪言,说只要有人献上最甜的甜瓜,当即重重有赏!

此言一出,引得诸多世家趋之若鹜,导致百姓弃耕种瓜。

因为这事,朝中的大臣尽数上折申斥,说他身为君王只凭喜好做事,引得民间纷乱。

他当时还不服气,没有理会朝臣的劝诫。

直到那年五月上旬,当初拔苗种瓜的农户迎来的丰收,他们满心期待给甜瓜定下了一个“一两银子”的高价。

可那时他已经被群臣告诫过一次了,哪里还敢这么肆意妄为?

故此,他并没有再让宫人去收购甜瓜。

然后那些世家一瞧这情形,也不收了。

没有了这些世家的推动,寻常人家哪里舍得花一两银子买个甜瓜?

因此,甜瓜的价钱一降再降,从一两银子降至一百文钱,三十文钱,十文钱……最终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

那些投入了全部身家,卖田拿本钱种甜瓜的农户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便吊死在了城门前。

那一年,一共吊死了三十九个农户。

朝臣和百姓的怒火一下就全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因此,他失去了问理朝政的权力,太后再一次垂帘听政。

直到天启九年,民间渐渐忘却了此事,他才得以重新涉理朝政。

至今再一次想起来,他心中还在后怕。

所以方才他听到这芦花鸡的价钱时,就雷厉风行的将李安给处置了。

无论如何,他不能再让当年的事情重蹈覆辙。

“陛下,臣妾当年虽然未年亲眼看到那副乱象,但也知道那些农户的绝望。”莫清秋缓缓说道:“世家向来推崇皇室之风,而大多的百姓皆是愚昧无知,只知一味的跟风。”

“等着今日这二十两银子一只芦花鸡的事情传出去后,定然又会有许多农户投入大量的财力去饲养芦花鸡。”

“届时若是又卖不出去,不知会有多少百姓被坑害至家破人亡。”

“而您将再次背上骂名。”

莫清秋说的情真意切道:“您是大晋的国本,臣妾实在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您背上这种骂名。”

皇帝闻言脸色一缓,当年的事情他也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如今朝堂上,顾家权侵朝野,若有这种事情发生,朝中指不定又有生出什么太后执政才是天命所归的狗屁之言!

“此事,你做得很好。”皇帝颔首道:“后宫中有你在,朕甚是安心。”

“李安已死,你再选个合适的人选接任内务府大总管的位置吧。”

莫清秋愣怔了一下,随后她犹豫的问道:“臣妾对内务府的那几个管事都不是很了解,陛下可有推荐的人选?”

皇帝一听,脸色变得更柔和了。

他笑道:“既然你不知道选谁,那就让古奇接任吧。”

“是。”莫清秋笑着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