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3章 乱入(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英国,伦敦。
法国投降的消息让阿尔伯特亲王感到既惊讶,又尴尬。
毫无疑问阿尔伯特亲王的观望策略又失败了,匈牙利人不堪大用,奥斯曼人按兵不动。
不过最要命的还是法国人的投降,现在除非英国倾尽全力,否则不痛不痒的行动不但无法达到目的,还会降低自己的威望。
虽说在初步谈判之后,奥地利和英国都停止了进一步的行动,但是在阿尔伯特亲王看来依然很亏,所以他想等局势对英国更有利一些再进行谈判。
除此之外奥地利人提供的资料也让阿尔伯特亲王感到心惊,因为奥地利的实力远超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对奥战争的两次失败也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庆幸的是奥地利海军没有继续围困直布罗陀,也没有冲出地中海进一步危害英国的利益。
双方在海外的一些小***被阿尔伯特亲王选择性地忽视了,因为即便是在海外此时英国也胜少败多。
最重要的一点,海外殖民地的胜利无法对奥地利这个国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除此之外,奥地利殖民地周边的大国与奥地利的关系似乎都不错,这与英国面对的情况下完全相反。
所以英军往往在面对奥地利这个列强的同时,还要应付当地的区域霸主。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内外都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此时伦敦金融城一片哀嚎,银行业和保险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年前的那些铁路大亨和股神们要么生无可恋,要么已经选择了高空自由落体或者其他解脱方式。
这些人的尸体大多会出现在泰晤士河中,不过却很少有人会选择直接跳河解决问题,因为它太臭了。
历史上的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年英国中央卫生总署建立。
从此英国人会大刀阔斧地改造城市,建立初步的公共卫生系统,伦敦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由于弗兰茨的出现,英国的经济、政治危机要比历史上严重得多,再加上持续不断的战争和支离破碎的民族关系让此时英国的社会危机愈发严重。
在这种时候哪还有人愿意拿出钱来搞什么公共卫生,泰晤士河的治理自然更加无从谈起。
此时的泰晤士河还有一个称号——醒酒河,夜晚酒鬼只要靠近泰晤士河就会立刻醒酒无一例外,因为他们会被河水散发出的味道熏吐,呕吐之后大多人都会变得清醒。
夏季的高温、潮湿,以及无处不在脏东西让伦敦再次成为了霍乱的温床。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的脸色十分阴沉,他对于阿尔伯特亲王的做法极度不满,认为王室的拖沓错过了与奥地利谈判的最好时机。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也反对战争,他对英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战争的破坏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动荡,更是会反过来拖累英国经济。
事实上乔治·汉密尔顿·戈登的看法和主流不同,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战争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理由是,战争可以刺激消费,并且提高就业,甚至能推动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
(具体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阿尔伯特亲王也十分郁闷,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做***将英国王室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不过对付议会阿尔伯特亲王还是有办法的,只要再阐述一遍奥地利帝国***就行。
只是在法国投降之后,这一切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比起争霸,提振英国的经济才是正道。
阿尔伯特亲王在想或许三年后的世界博览会才应该是自己的目标,他一定要让世界重新
认识英国...
想到此处阿尔伯特亲王胸中豪气顿生,然而一条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一般将他的一切计划打烂。
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理由是帮助盟友共抗外敌。
起因是奥地利帝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一支巡逻队遭到了袭击,沙皇尼古拉一世一口咬定是奥斯曼帝国干的。
实际上是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俄国终于做好了战斗准备。
看到作为盟友的奥地利帝国大杀四方,尼古拉一世心中也饥渴难耐便将手中的大刀砍向了奥斯曼帝国。
三十万俄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攻图尔恰和埃尔祖鲁姆。
奥斯曼帝***队仓促应战损失惨重,而更可怕的之前由于英国人的挑唆,此时奥斯曼的主力都集中在巴尔干一线靠近奥地利帝国的方向。
(图尔恰是巴尔干的门户,埃尔祖鲁姆是奥斯曼帝国东方门户。前文书中卡斯尔已经成了俄国地盘。)
苏丹马吉德把斯特拉特福子爵千刀万剐的心都有了,但他只能耐着性子向英国求援。
因为此时能对付俄国人的只有英国人,奥地利人虽然还在打内战,但是他们是俄国人的盟友。
最重要的是在奥斯曼人看来,奥地利人和俄国人一样,他们都在觊觎自己的土地。
让俄国人继续侵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显然不符合英国的战略,但继续出兵奥斯曼恐怕英国的经济真的要吃不消了。
就在阿尔伯特亲王左右为难之际,两位保守派大佬却觉得他太过优柔寡断。
如果当初阿尔伯特亲王能当机立断与奥地利签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