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岳飞:我的岳家军也很厉害。

韩世忠/岳飞:可是官家没有北伐的心,还很忌惮我们,唉!

所以说南宋精锐部队基本都活跃在赵构当政期间,可他就是打不回去?

虽然总体势弱,但未尝不能奇兵制胜吧?嬴政觉得赵构真的很令人看不懂。

【针对南宋各方面的问题,辛弃疾作《美芹十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美芹十论》共有十个篇章,分别为:审势第一、察情第二、观衅第三、自治第四、守淮第五、屯田第六、致勇第七、防微第八、久任第九、详战第十。这十篇可分为两部分,前三篇分析金国的劣势,后七篇是给南宋朝廷的建议。】

“这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岳飞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有点像《孙子兵法》啊。”

【辛弃疾如何看金国呢?《审势》篇从“形与势异”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察情》表示“大抵今彼虽无必敢战之心,而吾亦不可不防其欲尝试之举”。《观衅》篇则以“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一语点明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曾在沦陷区生活过的辛弃疾知道中原故民未曾忘却忠义之心,认为其心可用、其可力战,并指出“虏人不动则已,诚动焉,是特为陛下驱民而已”。】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韩信不由得心生感慨。

【南宋又该如何御敌?《自治》篇首先反驳了朝中越演越烈的“南背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於中原”的观点,提出“绝岁币、都金陵”的自强之策。《守淮》篇紧接着指出守淮是关系边防安全及南宋存亡的大事,点明守淮重点及战术——“寓攻于守”。《屯田》篇主要论述如何使归正人屯田于两淮之间,目的是安抚归正人,并通过农业生产保证粮饷的充足,如此开战时便可就近征归正人为兵,寓兵于农。《致勇》篇提出“三法”以改变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窘况:一是置参谋、二是饷将领、三是恤士卒。《防微》篇提出要以封官、赐饷、轻役、平诉等措施防止民之秀杰者、特别是归正之人为敌所用,在以上措施施行后再有阴通者应杀一儆百。《久任》篇指出要信任贤臣能将,不能因一时成败就罢其官职,只有使大臣、吏卒等各专于其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这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呀。”李世民一边听一边赞不绝口,“辛幼安不愧是后世称赞的将帅之才!”

【最后,《详战》篇点出山东是收复河山的关键,“今日中原之地,其形易、其势重者,果安在哉?曰:山东是也。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而江淮所聚屯之兵是牵制敌人的助力,复国大计皆在于此。“虏人列屯置戍,自淮阳以西,至于汧陇……彼以为形势最重之地。防之为甚深,备之不甚密,可因其为重,大为之名以信之……多为旌旗金鼓之形,佯为志在必取之势,已震关中,又骇洛阳;以骇洛阳,又声京师。彼见吾形、忌吾势,必以十万之兵而聚三地……则山东之地固虚邑也……山东诚虚,盗贼必起,吾诱群盗之兵使之溃裂皿出;而陛下徐择一骁将,以兵五万,步骑相半,鼓形而前,不三日而至兖郓之郊,臣不知山东诸郡将谁为王师敌哉!”】

“用兵环环相扣、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妙!太妙了!”这一番论战听得岳飞心潮澎湃,不禁拍手称绝。

赵瑗:不太懂,但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见赵瑗一脸茫然,岳飞无奈地笑了笑,开始就着光幕放出的内容为他分析解释起来……

【《美芹十论》在充分分析南宋现实的基础上,完美地将各种兵法理论运用于南宋现实问题的解决,是一篇极富价值的军事论文。可以说,辛弃疾本人的军事才能在这篇论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辛弃疾的军事才能确实高。”霍去病赞同道。

【我们常愤怒于宋廷的懦弱,遗憾于辛弃疾的不得重用。南宋的冷漠偏安,将一个可能为南宋带来恢复希望的将帅之才,硬生生给逼成了一个只能握笔杆子的文学家;南宋的懦弱无能与对武将的病态忌惮,也令我们不得不仰天长叹“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武”,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千里奔袭,大破匈奴,于匈奴境内的狼居胥山祭天封礼,开创了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封狼居胥”,而辛弃疾却只能在郁郁不得志中,用一支笔去叙说自己对“封狼居胥”的向往。】

西汉·武帝时期

“好小子!不愧是朕的冠军侯!”刘彻心情大振,“有大将如此,匈奴又有何惧?”

卫青:可是去病现在还小……

身为舅舅,卫青私心是不希望霍去病太早上战场的,但根据刘彻的态度和霍去病的性格判断,他估计自己的私心是没办法实现了。

霍去病:在家闲着不如上阵杀敌。

武将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