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冯梦龙:虽然编故事可以大胆一点,但这样的艺术我是真欣赏不来。

【不是,这个吐槽好像也不完全对。女主角人设糅的是两个人,谈允贤和景泰的杭皇后,从杭皇后的角度看,逻辑和时间法则还是遵守了的。可这不就更毒了吗?别的都先不谈,咱就只问一句:堡宗复辟之后对杭皇后的墓做了什么?答案是他捣毁了杭皇后的陵墓,杭皇后的梓宫下落不明,其尸骨也不知去向。如此恶劣的关系,居然还让以杭皇后为原型之一的女主去跟堡宗谈恋爱?堡宗他配吗?他不配!不管是谈允贤还是杭皇后,他都不配!】

明·正统时期

“毁墓?”杭氏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如纸,原来未来的她不仅儿子早夭,就连陵墓都被人毁了,“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死了都不得安宁?

外边院子里的朱祁钰冷笑:“朱祁镇,你就如此恨我吗?”恨到连我的皇后都不肯放过。

而在宫内的大殿上,自朱祁钰离开后就一直沉默装死的大臣们再次被朱祁镇的操作震撼了。这般心性做派的天子,他们真的可以相信他能变好吗?

顶着一群人怀疑的目光,朱祁镇既想开口解释,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内心极其憋屈。

明·景泰时期

“太上皇在令人失望这一点上还真是从来不会令人失望。”王文讽刺道。

“嗯。”于谦难得地附和了王文一次。

【不说了回到正题,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人也挺有意思,他被皇帝赏识是因为他的书法,但他被后世高度评价却是因为他在火器方面的成就,他叫赵士桢。

赵士桢,生于嘉靖三十二年,逝于万历三十九年,字常吉,号后湖,明代杰出的军事发明家、火器研制专家,温州乐清人。早年为太学生,游于京师。赵士桢一生中研制改进多种火器,且善书能诗。

万历二十五年,赵士桢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其中“迅雷铳”、“掣电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赵士桢将其中七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名为《神器谱》。至万历三十年,赵士桢改进了原来只能连发五弹的迅雷铳,使其可以“战酣连发”,一气发射十八弹。

赵士桢发明改进的“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鲁密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影响巨大,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高度评价。

赵士桢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人认为他当与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徐光启相并列。】

“怎么好像咱大明后期的文人一个比一个猛?”朱元璋心中升起一种诡异的不平衡感,越看光幕他越觉得自己身边的文人都太弱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个就在咱面前的,咱能摸得着的人?”

“我估计有点难……”朱橚悄悄嘀咕。大明才建立多少年啊?人才还没发展起来呢。

由于耳力太好再一次听见了的朱棣:……少说点吧你!

“老五,你在说什么?”朱元璋回头狐疑地看着朱橚。

“没什么!”朱橚连连摇头。刚才的话要是被皇帝爹知道了,他怕不是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赵士桢一生并不得志,经常受到怀疑、诽谤。万历三十一年,因党争而起的“妖书案”草草了结,京中却开始盛传“妖书是东嘉赵士桢所作也”的谣言。赵士桢为此身心劳瘁,甚至精神错乱,最终于万历三十九年一病不起,抑郁而亡。

后来,清军按照《神器谱》造出了相应的武器,打入关内。再后来,《神器谱》持续影响清朝两百多年。】

沉默,是今天的万历朝……

朱翊钧往臣子堆里看去,正好对上了赵士桢不敢置信的眼神。

说时迟那时快,朱翊钧嗖地一下窜到赵士桢面前,抛弃老脸满目痛悔地说道:“这件事是朕的错,日后朕一定会擦亮眼睛,不再被谣言蒙蔽!不再令卿受谣言所害!”

“陛下无须自责,此事只怪臣人缘不好,陛下不过是受人蒙蔽,并无大错。”赵士桢脸色缓和,出言给了朱翊钧一个台阶下。

【讲过了农学家、历法家、旅游家、和医学家,我接下来给大家讲个治水专家吧。】

【潘季驯,正德十六年生人,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第,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人,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

嘉靖三十七年,黄河又一次向东南方向改道,冲毁了淮河和运河。七年后,黄河再次决口,致使沛县上下游两百多里运河淤塞,徐州上游泽国纵横几百里。由此,潘季驯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的治水生涯。

治水过程中,潘季驯将前人经验和自己长期的治河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刷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