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74 章 攻赵-01(2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故一呼即成劲旅,以扶之者众也。如今韩国余孽便如同百足之虫,后患无穷。虽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最终实现了,可如果把楚国最后这三户也杀掉呢?

但是也不能现在就下手清缴,以免其它五国看见韩国王室下场后如梦方醒反应过来,铁了心地联合起来合纵抗秦。

所以姜珂和嬴政商议过后,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将韩国王室迁往陈地软禁起来,给他们好吃好喝,让他们衣食不愁,引诱他们沉湎淫逸,再无复国之心,别的国家尚不确定,但齐国见了韩国王室战败后还有这般舒适的待遇,大概率会不战而降,敛手待毙。

然后养肥了再杀。

春秋时期的政治是贵族政治,无论是七国也好,或者百年前那些小国也罢,主要就是亲戚在内斗,大家八百年前都是一家,打来打去,都是各位贵族之间的斗争,就像韩王,即使输了,那也能当个富家翁。只有黔首才是这些战争中唯一的受难者。

只有王侯的门庭里才会提及仁义,短褐

穿结,箪瓢屡空的黔首们才不知道什么仁义不仁义,只有给他们好处的王和国家才是有道德的王和国家。

韩王让他们吃豆饭藿羹,秦王让他们吃土豆番薯,不仅味道变好了,几天里还能饱腹一次,那秦国就是有道德的仁义国家。

在处理颍川郡的后续过程中,秦国发生了一件大喜事,嬴政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

因为恰好出生在韩国都城新郑破灭时,所以按照《诗经》中《郑风》这篇为他取名为扶苏。

公子扶苏。

亲眼见证历史人物的出生,这种感觉真的很难以言表,但姜珂没有太多时间感慨,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

打工中,勿扰。

……

到了初夏时节,韩国王室正式启程迁往陈地的前一天,有一位负责看管他们的官吏特地来内史府寻找姜珂,和她禀报了一件事情。

张辞突发高热,陷入昏迷,若再不治疗,恐怕活不过明晚了。

闻言,姜珂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几个月实在是太忙了,倒是把张辞这人给忘了。

张辞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因为史书中根本没有记载,但他的身份却又很不一般,因为他就是张良那个没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早死怨种弟弟。

也不知道老张家到底是什么基因,张辞同样体弱多病,甚至比他哥还要身体不好。

因为张辞本来就是被内史腾加塞进去的,不是韩国王族,所以姜珂很轻松地就把他给捞出来了。

张辞今年才十三岁,同样长相秀美,此时他躺在塌上,因为高热,脸色发红,额头上不停地往外冒出汗珠,呼吸急促,一副病重之态。

姜珂下意识地将手背贴在他的额头上,温度烫地吓人……都能直接在上面煎牛排了。

感到额头上的一抹冰凉之意,张辞睁开眼睛,神情恍惚,头疼地要死,姜珂身后的秦彭生见状连忙上前要为他诊治,却被姜珂伸手阻止了。

她先问了张辞一个问题:“韩国国破了,你难过吗?”

张辞整个人都烧迷糊了,开启已读乱回模式:“节用,明鬼。”

姜珂:……

“你想救韩王吗,我可以帮你?”

张辞哑着声音说道:“我不想救韩王,我想就医。”

姜珂闻言,这才心中有数,立刻令秦彭生上前为他看病诊治。

张良是个犟种,一心为韩,暂时招揽不了他,但是可以开小号招揽他弟啊,节用是墨家的思想,这证明张辞是一个博学的人,不想救韩王,证明他不是一个犟种,还有张家的聪明基因,最重要的是张辞年纪小好忽悠。

至于张良,当个手办,暂时起到好看的作用吧。

姜珂和赵孝成王一样,都喜欢收集人才,但姜珂没赵丹那么犟,能用的就留下来压榨他打工,用不了的,也得留下来起到赏心悦目顺便种地的作用。

刘邦,你的留候,现在,我的了。

留侯他弟,现在也是我的,

颍川郡后事处理得差不多后,也是时候该发兵攻打赵国了。

秦国并非直线作战,攻韩时为了避免赵国营救韩国,也同步派出军队进攻赵国,并在平阳地区大获全胜,歼灭赵军十万人。

攻打赵国而非魏国,因为秦军先攻魏国,可能赵国会派兵支援,但如果先攻赵国,在这同时又派少量军队去攻打魏国,那么魏国将会自顾不暇,顾不上赵国。

如今韩国既灭,秦国自然要将大部分兵力放在攻打赵国上了。

朝堂上下商议攻赵人选时,姜珂却跑到渭水河畔散步来了。

准确地说,并非姜珂一人来渭水河边散步,她还带着张良一起。

张良身体不好,应该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但又不能过度锻炼,综合起来,散步是最适合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