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去灯会!(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被孙秀才压着写了好几日的大字后,小幼娘总算通过卖惨换得了江秋娘的心疼。

她一边帮闺女揉着小胖手,心里也觉得不该把这么小的孩子逼得这么紧。

恰好这几日村里都在议论正月十五漳县的花灯节,有些想凑热闹的江秋娘想了想,索性帮大儿子和小闺女都请了假,准备带着他们去灯会上转一转。

漳县从前没有灯会,这还是裴周上任之后听闻此地好些人家都会做灯笼,这才张罗起了灯会,也好让漳县过年的时候能热闹一些。

灯会的晚上最是热闹,到时候漳县各处都会张灯结彩,各色各样的花灯挂的满城都是。

县衙也早给商贩们安排好了摆摊的地方,什么吃、喝、小食应有尽有,斗蛐蛐的、套圈的、杂耍卖艺的处处都能看到。

还有好些心灵手巧的人家会做河灯拿来卖,正好漳县城中就有个碧水湖,不少人都会在元宵佳节买盏河灯送去碧水湖里,寄托新年的祈愿。

最热闹的还要数漳县一年一度的斗灯会,前头也说了,漳县会做灯笼的人不少,灯笼高手更是不计其数。

裴周就想了个法子,让这些手艺人齐聚一堂,把自己去岁一整年做出的最好的灯笼拿出来评比,由前来参与灯会的所有百姓投票。

获胜者不仅能有二十两银子的彩头,还能从裴周这里得一块儿“第一灯笼”的牌匾!

这牌匾是当初裴周刚上任知县的时候为了斗灯会写的,但凡谁赢了斗灯会,成了灯王,都能将牌匾带回自家挂上一年。

这对漳县的灯笼手艺人们来说,不仅是技艺被认可的象征,更能给自家灯笼铺子增长名气。

于是这几年来手艺人们花样百出,简直拿出了看家本事,做出了不少漂亮灯笼来。

好些精品哪怕是送去皇家都不差些什么,漳县更是凭借着斗灯会引来了一大批商贾,将此地的灯笼送往大周各处买卖。

只可惜需要灯笼的人家就那么多,每年漳县也就能靠着灯会这几日热闹一阵,没法儿让漳县更加繁荣。

不过这些都不是小幼娘该考虑的。

她一大早不用爹娘叫就第一个爬了起来,还翻出了柜子里一套漂亮的红色衣裳。

这衣裳是江秋娘花了大价钱让人专门给做的,上半身的短袄左右两侧绣了两只雪白的小兔子,下裙也绣了几朵小花。

当时赵四宝非要让人给妹妹裙子上绣胡萝卜,说是兔子就该配胡萝卜。

把江秋娘气得照着儿子脑袋给了几下,偏偏小幼娘还真被哥哥说动了,非要给自己裙子上加个胡萝卜。

江秋娘被闹得没了办法,又让人给她做了个小挎包,包上就绣了个漂亮的胡萝卜。

但别说,这一身穿小幼娘身上既灵动又可爱,小姑娘踩着兔皮靴走出房门,往众人眼前一亮相,江秋娘和赵老二几个都忍不住把自家孩子一顿夸,直把小幼娘夸得小脸红扑扑,恨不得现在就去县城显摆一番。

最后还是江秋娘把闺女拽了回来,让她吃完了饭再说:“那灯会都是晚上开的,你这么早跑过去估计那景儿都没搭好呢,有什么可玩的?”

小幼娘一想也是,很容易就被亲娘劝了下来。

吃过了早饭,小幼娘给小白虎端了大一盆羊奶进屋里,又把发脾气的小白好一阵揉搓安抚,直到小白总算没那么气了,一家子很快收拾好了东西便出门乘驴车去了。

这灯会换了从前,赵家村人没几个会去,一来他们村子距离县城太远,来去都得花钱坐驴车。二来灯会上的东西都贵,他们没钱根本买不起。

但如今可不一样了,有了前头几个月的收入,还有打山匪偷偷摸回来的东西,赵家村人一个个手里都捏着闲钱,便也有了去县城凑凑热闹的心思。

赵老二找的照例是六叔爷的驴车,只不过这一回坐他家驴车的不止他们六个,还其村里的其他人。

好在六叔爷的驴车够大,十多人坐上去也不觉得挤。

六叔爷悄悄跟赵老二他们透了点儿消息,自己今儿还得再跑上三四趟呢。

除他之外村子里还有赵富贵家有驴车坐,只是先前赵富贵拉赵老二一家回村子的时候,他家驴车翻进了小清河里。

虽说驴子没事儿,但赵富贵却受了伤,他家那辆车也坏了。

知道赵老太是个什么性子的赵富贵在家躲着养伤,后面伤好了他也没说去看一看赵老二,更不曾给人道个歉送点儿赔礼什么的。

赵家村这些受到过赵老二恩惠的人暗地里都不怎么看得起对方,驴车翻倒可不是小事,他赵富贵自己没把车赶好,害得赵老二五口子险些没命,更是连挣回来的银子都丢了。

人家平白遭了难,受了那么大损失,赵富贵一家却丝毫表示都没有,还在养好了伤后重新做起驴车生意来。

不少村人都看不上他们,更对赵富贵的赶车手艺信任不起来。

万一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