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05章 诸葛亮的疑问,带走他!(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横渠四句。

程风搬出这横渠四句,就是想看看,诸葛亮听到这后世之人所言,会当如何。

这段名言,当真是让程风受益终身。

不过在这三国时期,能自保就已经实属不易。

虽然这么说,但程风也没按照这横渠四句来活。

“先生此言,当真了得!”

徐庶先是深深吸了一口气,旋即低声道:

“好一个为天地立欣,好一个为生民立命!”

“天下士大夫,理应如此!”

诸葛亮也是微眯起双眼,开始反复看着程风:

“此言若昭告天下,定可千古流芳。”

千古流芳?

这四个字,对程风来说,却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只是引论他人之言而已。”

“至于我本人,虽对此言印象深刻。”

“但或许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如今乱世,想要施行更是难如登天。、”

说到这,他缓缓看向诸葛亮和徐庶二人,一字一句道:

“若想做到此四句之言,还需两位先生共同助力。”

“或为天下士子,或为天下百姓。”

“或为终结乱世,或为闻达诸侯。”

“都需我等,同心戮力。”

听到这话,一旁的许褚和徐晃两人都惊呆了。

尤其是徐晃。

他跟着程风这么久,根本没有听过程风发表过如此言论。

但他却并不感到意外。

“先生藏拙至今,果然有如此抱负!”

说罢,徐晃缓缓对诸葛亮行礼道:

“孔明先生,还望随先生一同,出山!”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沉吟许久。

仍然,没有给出答案。

“先生,可是还在担忧司空之事?”

程风对此却并不感到意外,平静开口道。

诸葛亮缓缓点头:

“不瞒先生。”

“徐州一事,曹司空已是展露凶戾之心。”

“在下愿出山,但若是为虎作伥,只怕我诸葛一族,将会遗臭万年。”

诸葛亮的这番担忧,并不出乎程风预料。

甚至如果他不这么说,而是直接跟着自己走了。

那反而才有大问题。

都说诸葛家家大业大,在三国各都投资之类的玩笑话。

但这虽是玩笑话,却也是诸葛一族的重要想法。

诸葛亮,显然不是能与曹操合得来的那种。

“不知孔明先生,可听闻这一年时间内,兖州和徐州的变化?”

对此,程风也有应对的办法。

一年前,他甚至都想借助他人之口,让曹操趁着这一年的时间发展,好将口碑回暖。

不然的话,他想找个背功的人,都难找。

尤其是荀彧,如果曹操按照先前那般的话,只会重蹈两人分道扬镳之路。

没有了荀家的全力支持,实际上在兖州,会很难稳固。

“这……在下着实不知。”

诸葛亮汗颜道。

他身处南阳,这里又没有现代那么发达的通讯科技。

能知道,才怪了。

“那就由我来简单为孔明说明一番。”

徐庶自告奋勇道:

“司空将土地,交由百姓自行种植。”

“并且减少税赋,使得百姓手中有能掌握之粮草。”

诸葛亮顿时一怔:

“行此举,难道不会被士族反对?”

古代的土地,大多都是由士族掌管。

这么直接给百姓,显然会得罪士族。

而曹操手中的士族,可多得很。

“会,当然会。”

程风缓缓开口道:

“所以,这只不过是小规模施行。”

“由司空的老家开始施行,慢慢扩张。”

“士族虽然反对,但如今战况紧张,南北都各有敌。”

“他们即便不支持,但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钱粮被士族一直攥在手中,迟早会出问题。”

“这些士族,心里也是和明镜一般。”

诸葛亮缓缓点头,低声开口道:

“这段时日听说不少百姓流民,都往兖州徐州方向而去。”

“不成想,竟然是这个原因。”

“想不到,曹司空竟会行如此惠民之策……”

这时,一旁的徐晃忍不住道:

“行此策,主要还是先生提及后才得以实施。”

“只可惜士族对此太过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