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7章 记者来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自从王博涛微博事件后,三界旅馆的客流便稳定了下来。周末的时候客房基本是满房状态,工作日大多数是年轻学生或者是自由职业者来这边玩。

刘大爷的三轮搭客生意也开展得风生水起,为此他时不时地给旅馆送些自家做的馒头包子。

用他的话说,他老刘一辈子没啥出息,但是懂得知恩图报,是旅馆的存在让他这个无用之人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搭着旅客们上下山,听他们讲外头的事情,老刘的生活美滋滋。

在旅馆欣欣向荣的时候,海市电视台的高层正在开会。

总台长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干练女性:“省里头下发通知,接下来我们需要切合乡村振兴主题开设一款我为乡村助力的栏目。”

“我的初步想法是找不同年龄段的创业群体,最好是白手起家的那种,在他们的努力下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个栏目的重点是密切联系群众,之前我看了一些你们提交上来的素材,能用的不多。”

总台长喝了一口水又接着说道:“我目前收到的素材大多数都是本地的家族企业,这些创业者不仅没有扎根基层,更重要的是太脱离群众了。剩下的一些没有话题度,什么大城市闯荡失败回老家开早餐店、离婚带俩娃后回家养猪。我们的栏目是乡村振兴,不是八点档狗血剧啊!”

“总台长,我之前有看到海市大学采访过一家旅馆,开在清河镇,说是年轻人返乡创业,王博涛老先生也去过,还在微博发长文推荐来着,您觉得我们把这家旅馆作为第一期素材怎么样?”分管美食台的领导开口,他就是王博涛说的那半个学生。在看了相关信息后觉得这家旅馆倒是符合最新的栏目,于是提出这一建议。

“行,会后把素材发我邮箱,通过的话就派人去采访。”

几天后,素材确定,三界旅馆入选乡村振兴专题第一期,电视台派专门做民生话题的记者小章前往。

小章是个干实事的人,在电视台勤勤恳恳干了十年还是个普通办事员,因为没有后台,分到了较为冷门的话题组。

小章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天地,可惜时运不济。这次本来拿到乡村振兴专栏他是充满希望的,他希望真的能报道出乡村发展富裕的案例。可惜,台里似乎还是落入俗套了,第一期就是个关系户。

他调查过了,这个旅馆是个小年轻开的,总共才开了几个月,但就在这几个月里旅馆先后请了多位网红造势。什么助眠壁纸、美食打卡、减肥蔬果、醒神茶水,甚至还提到了巫蛊之术,简直是为了红无所不用其极。

小章理解现在的商家应该重视宣传,但这家旅馆给他的感觉是名不副实的,但是对方搭上了王博涛这条富贵船,得到了地方台的青睐,他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只能服从安排。

但是小章是个做事认真的性格,虽然上头给他的任务是卖王博涛一个面子,突出乡村建设的部分。

但小章认为,媒体人最基本的素养是揭露事实。他打心眼里认为旅馆的一切都是营销出来的,这次他和上头申请将采取暗访的形式调查旅馆,目的就是为了揭穿旅馆的真面目。

直系领导给他的意见是如果真的发现旅馆有经营不当的地方,例如卫生不过关、消防不合格等,可以适当揭露,将这一素材转到民生话题中的谨防消费陷阱中。

但如果旅馆没有重大问题,那就需要对其进行宣传,并将素材归于乡村振兴中。

敲定方案后,小章一人带着微型摄像头和笔记,出发前往三界旅馆。他订的是周三晚上的大床房,周中人不多,临时也有房间。

小章从市区出发坐上城际公交来到清河镇,在石桥村打听了一会儿就有老乡热情地给他指路。

“你是来栾崖山看日出的吧?住三界旅馆?”老乡问。

“是的,想问问要从哪上山呢?”

“山上路不好走。正好我家有火三轮,要不载你上去吧。我看你没有行李,收你四块钱行不?我跟你说,这旅馆装修得可好了,最近来看的人不少,我们村小卖部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小章听着老乡的絮叨,对方提到了旅馆开设给村里就业带来的影响,但小章内心仍然对旅馆带着疑问。尤其是这山路确实如老乡说的那般颠簸,差点把他的隔夜饭给颠出来。试问,有哪家正经旅馆开在这种连路都没修好的荒山野岭上的,这不是黑店的配置吗?

小章在路上想了很多,最明确的想法是整个村的村民都是旅馆的帮凶,目的就是把客人吸引来,然后宰客。

很快旅馆便到了,小章付完款,推开院门。青翠的绿茵,古朴有质感的小楼外观,鼻腔还能闻到似有若无的泥土清香。小章将袖口中的微型摄像头藏好,拍摄了好一会。

虽然小楼的外部让他放下了一部分的戒备,但有毒的果实往往是美丽的,不知道进去后会不会有坑等着他。

小章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大厅空荡荡的,三三正在拖地。听到门口有响动,抬起头跟客人打招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