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章 以礼待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赵祯听到在自己执政的这一时期,这一个又一个的名臣名士,激动不已,这些人中,如范仲淹、韩琦、狄青、文彦博等人已经是朝中重臣,但还有一些是他所不知的人才。

大宋何其广袤,人才何其繁多,如乔安所说,他所执政的时期,是种花家上下五千年群星璀璨的时代,可见他的时代中诞生了太多名传后世的人才,这可都是大宋朝的文化瑰宝,必须得要重视才行。

更何况,作为一代帝王,没有不喜爱人才的,尤其在知道了这个时期内,人才如此众多,他有些迫不及待:“乔姑娘,方才你所说的这些人的名单,能否发给朕一份?”

“当然没问题,我刚才所说,只是人才中的其中一部分,在官家所处的那个时期,人才之盛,可谓是极为繁荣,我这就给你整理一些名单,你照着这份名单进行招揽即可。”

乔安在电脑上进行了搜索,然后将对应的名字都形成文字,私发给了赵祯,赵祯急忙命人将名单抄写下来,以备后续招揽之用。

大唐李二:莫名地有些羡慕。

大隋杨坚:羡慕 1

大明朱棣:羡慕 1

大清康熙:羡慕 1

东汉曹操:羡慕 1

皇叔刘备:羡慕 1

东吴孙权:羡慕 1

……

大宋赵祯:羡慕没用,都是朕的。

万朝众臣:……

“但是,”乔安继续说道:“仁宗时期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这个但是一出来,赵祯心里便咯噔一声,有种不好的预感,乔安接下来所说的话,可能会掀开他仁字背后的伤疤。

乔安:“仁之一字,虽是对赵官家为人品性的赞美,但同时也是禁锢赵官家的枷锁。”

“说的严重点,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盛世之下的危局。”

“仁宗赵祯,被赞为大宋第一好脾气,但是性格太好,魄力不足,虽说是宋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但论其功绩,实在是没有多少,只能算作一位守成之君。”

守成之君赵祯:……

“而且”,乔安的语气骤然变得严肃起来,“在种花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大宋,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

大宋赵匡胤:……

大宋赵祯:……

大宋赵曙:…..

大宋赵顼:……

范仲淹:…….

欧阳修:…….

王安石:…….

……

大明朱棣:乔姑娘这句话还真的是没说错,仁宗虽仁,但窝囊也是真窝囊。

大宋赵祯:…….

大明朱见深:不止是他窝囊,整个大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哲宗皇帝赵旭,其他全都是一溜烟的窝囊废。

汪直:陛下所言甚是。

大明朱棣:上面的,你是咱大明第几代皇帝?

大明朱见深:回祖爷爷,小子是大明第八代皇帝朱见深。

大明朱瞻基:爷爷,这是我孙子。

大明朱棣:好小子,你记住了,外敌入侵,绝不能像大宋朝那样,输了赔钱,赢了还他娘的赔钱,把老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大宋赵祯:……

赵祯坐在紫宸宫中气得满脸通红,方才有多欣喜自己得了一个仁君的美名,如今就有多愤怒自己被人指着鼻子骂窝囊,坐在下首的几位大臣也都知道此时皇帝的心情不好,不敢再开口去触他的霉头。

乔安继续说道:“大宋,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便定下国策,重文轻武,并实施“守内虚外”的国防战略。”

“所谓守内虚外,便是首要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例如本朝的武将叛变投敌。

至于外族侵略,属于次要的。”

“这是何其可笑之事?”

“因为大宋的这一国策,将所有矛盾都转向了内部,加强了国家内部之间的斗争,反倒对辽夏侵宋这般的行为,采取了议和的手段。”

“最憋屈的是,好不容易打赢了一场战争,大宋还要倒向辽宋进贡岁币,每年至少三十万两。”

大唐李二:……仗打赢了还要给对方进贡?在朕这里,只有别国给朕大唐进贡的道理。

东汉曹操:还真是小刀划屁股,让我大开眼界。

始皇祖龙:既然能打赢,为什么不把对方彻底消灭了?

大明朱棣:祖龙前辈,您有所不知,这大宋朝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策略,人家,讲究的是一个以礼待人。

朱棣阴阳怪气的回复着始皇的评论,紧握的拳按进了手心,表明他此刻的心情并不算好,大宋仁宗,千古第一仁君?

真他娘的仁啊,不但养肥了西夏,还喂饱了大辽,就差把国家送给人家了,还他娘的仁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