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055章 西学兴国(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听着身边百姓发自内心的称颂,楚泽的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正如那些商贾百姓所言,这些年凤阳借着铁路的东风突飞猛进,不但工商业欣欣向荣,就连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越过越滋润。

“这还只是个开始。”楚泽暗暗想到,“等到全国铺开这张交通网,届时商旅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整个大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告别了凤阳,楚泽又驱车前往汝宁等地巡视。

与凤阳的繁华不同,汝宁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威武雄壮。

“启禀王爷,自从上次边境战事之后,朝廷就加大了对汝宁的军备投入。”孙知府领着楚泽参观新建的火器工坊时自豪地说。

只见工坊内热火朝天,铁匠们挥汗如雨地忙碌着。经过几番革新,这里出产的火铳、火炮已经今非昔比。

“这些新式火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关键时刻定能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孙知府拿起一支新制的火铳,爱不释手地说。

此外,为了保证前线将士能及时获得补给,汝宁还修筑了一条专门的军用铁路,直通西北边关。

“有了这条''军备专线'',从汝宁到边关,三天就能到达。”孙知府信心满满地说,“这样一来,就再也不用担心因后勤跟不上而误事了!”

楚泽连连点头。他知道,只有富国才能强兵。惟有各地都能像汝宁一样,发展工业、修筑铁路,大明强盛才有了坚实的根基。

回到京城,楚泽又立即召集工部等机构的官员,专门研究在各地推广新政、兴修铁路的问题。

“目前来看,兴修铁路固然重要,但如何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其中,却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工部侍郎黄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黄大人说得是。”户部郎中王义也点头附和,“修筑铁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若各地官员不愿出力,只怕很难推动啊。”

“诸位爱卿勿需多虑。”楚泽笑着说,“在下已有妙计,定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只见楚泽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款款说道:“这本奏折,名为《论屯田与商税之利》。其中详细阐述了筑路、屯田、征商税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通过减免商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地方官员主动筑路通商。同时在交通要道设置屯田,既可自给军需,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如此一来,地方岂有不踊跃从之的道理?”

众官员闻言皆是一愣,旋即齐声喝彩:“妙啊!如此良策,定能调动地方积极性,事半功倍!”

“就依王爷所言,将此奏折呈与皇上,请旨大力推行!”

就这样,在楚泽的运筹帷幄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築路图强”运动在全国铺开。

不出所料,在“筑路、屯田、免税”的利好刺激下,地方官员们一改往日的懒政,个个干劲十足。

为了铺设铁路,各地大兴土木,民夫工匠们日以继夜地挥汗如雨。

“这些铁路修筑,要讲究科学。”楚泽亲自深入工地,为民夫们传授先进技术,“路基要平整,轨道要笔直,还要考虑到排水防洪、隧道钻凿等问题。”

他一边指导,一边还亲自动手演示。民夫们看得目瞪口呆,却也渐渐领悟其中奥妙。

“原来如此!王爷教得好啊,我们可算是长见识了!”

不知不觉中,在楚泽的悉心教导下,一群昔日还在刀耕火种的民夫竟成长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铁路工兵。

同时,为适应铁路时代的到来,商贾们也在悄然转型。

“听说京师来了一批西洋机器,专门为铁路运输提供便利,咱们可得去瞧瞧!”

“可不是嘛,如今天下大势,铁路货运是必然趋势。咱们不学点新本领,只怕是要落伍咯!”

伴随着这股学习新知的热潮,车站、码头等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贾们争先恐后地置办新型马车、仓储,将自己的生意与铁路紧密结合起来。

一时间,伴随着铁路的延伸,各地商贸往来空前频繁、各种物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铁路沿线的军事要塞和屯田也初具规模。

“有了铁路运兵输粮,我军简直如虎添翼!”戍边将领们纷纷叫好,“再不用提心吊胆后勤跟不上了!”

就连深居简出的文人雅士,也不由得对这股席卷神州的“铁路风”好奇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有了这铁路,是否就能移山跨海、信马由缰了?”

“听闻铁路通车,文化交流也随之日盛。想来日后天下才俊,当可坐而论道,共襄盛举啊!”

如此种种,在朝野上下、民间百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人们惊叹,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降临。这个时代,将以四通八达的铁路为经络,将天下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