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发布会(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2025年夏。

张文渊手里拿着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的稿子,看了又看。不自觉的在后台屋子里打转。

身为一个地质学教授,有着接近40年的讲课经验。在这次上台前却无法抑制住自己颤抖的双手。

“下面有请我们的张教授上台给大家介绍下他们团队的最新发现。”

听到前面的美女主持人的介绍。张文渊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尽量稳重的走上了学术会议的舞台。

“大家好,我是张文渊……”

这种场面,原本张文渊经常经历。他每次都可以游刃有余的配合着精美的ppt侃侃而谈。时不时还会给讲台下的学生们开一些恰当且幽默的玩笑。

而这一次不同,之所以就连身经百战的张文渊教授都会紧张。是因为他们团队,在半年前在研究地球演化史的时候,有了一个惊人发现。

在云南西北部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史前的核聚变反应堆遗址。

在刚刚发现的时候,虽然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但是团队里的人们还是比较平静。因为在地质勘探中,这种乌龙事件远远比真正大地质发现要多的多。

就像在1972年的法国奥克洛,发现了一个史前核聚变反应堆。那里的铀矿石浓度达到了百分之3,远远比现在大部分核电站浓度都要高。但是经过反复的论证,现在普遍认为那个反应堆是自然形成的。

而这次不同经过了一个月勘探和论证,基本可以排除这座核聚变反应堆是自然形成的。但又不可思议的是,按地质学年代推算,这座反应堆,至少距今已有20亿年。与之前法国的“核聚变反应堆”的年代类似。

在地质学上那个年代被称为太古,依照现有理论,地球还没有生命。如果有最多也只是单细胞生物。

“所以,我们现在有理由相信,史前文明是真实存在的。”

张文渊把自己的稿件刚读完。眼睛被记者的闪光灯晃的有些难受,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张教授,我是荆棘网的记者,请问那个史前文明的科技水平如何,比起现在人类的科技是高还是低。”

“这个问题我还不能回答的很绝对,目前的人类科技比起100年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无论是人工智能,载人航天,还是原子能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我们目前依然没有办法实现可控核聚变。”

张文渊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又带上继续说。

“所以现在无论怎么回答都是片面的。因为我们对史前文明知之甚少。单从对原子能的利用上讲,我们人类和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张教授,我是新夏网的记者。这次发现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对人类有什么帮助。”

张文渊推了推眼镜。

“显而易见,这次发现证实了我们人类非常可能不是地球上出现的唯一文明。他们从何产生,又是怎么消亡的我们还不知道。至于对人类会有没有帮助,这个我现在也不能盖棺定论。目前反应堆还在逐步发掘。由于年代久远,还不确定未。下一步科学家是否能在核聚变反应堆得到启发,使人类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有突破。”

“张教授,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您刚才说到,这次发现有可能让人类提前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这个核反应堆会对其他国家开放吗?”

张文渊看了看台下提问的这个黑人女记者。冲她微微一笑。

“当然。可控核聚变后面意味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我相信,可控核聚变的实现,会给世界带来长久的和平。”

“张教授,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请问,既然史前文明的科技。那他们现在又在哪里?”

张文渊摇了摇头。看向窗外的天空。“不知道,20亿年。如果他们没有灭绝,真不知道现在他们的科技水平会达到什么地步。20亿年太久了。比起这次发现的反应堆。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就是地球的近代史。”

……

与此同时,相邻省份的贵州,一个天文站。

“主任,要不要把这个发现公之于众?”一个30岁出头的男人有些期盼的看向坐在办公桌前的王主任。

“我说星延,人不能急功近利。这个发现关系重大。要向上级请示。更何况,很可能我们看到的不是什么飞船。只是一个小天体,受到了一些外力轨迹和速度才有所改变而已。去做好本职工作。”

李星延关上王主任办公室的门,垂头丧气的回到了自己的电脑前。

“怎么小李。”

坐在旁边的中年胖子见李星延面色有些不对凑了过来。

“还不是咱们老大。就是处处针对我。”李星延边说看向主任办公室。

“那都是自己家的事,我可管不着。”中年胖子摊了摊手准备回去工作。

听到“自己家的事”。李星延顿时火冒三丈。“我说欧阳肥,你这人怎么回事,不帮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