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2章 杨文干事件(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624年,大唐王朝基本统一全国。

李渊决定暂停征讨,推进社会治理。

于是正官阶、定学制、修刑法。

中央设六省(相当于国家部委):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

官员分级:太尉、司徒、司空、御史、太常、光禄、卫尉、大理、太仆、司农等。文官武官各分九品。

从中央到地方设学堂。最高学府为国子学、太学。

制定实行租庸调法。

百姓男子16岁以上为丁,每丁国家分给田地十亩。

每丁每年上交国家粟米二百斤。交了租剩下的归自己。叫做“租”。

男丁每年交官府一定数量的绫绢布麻,叫做“庸”。

男丁每年为国家义务劳动20天。不想参加劳动的,每个义务劳动日,可用交三尺绢代替,叫做“调”。

遇小灾可以免租,遇中灾可以免庸。大灾租庸调全免。

唐朝种田发生的自然灾害有三种:

一、旱灾。持久干旱无雨,庄稼被烈日晒死。

二,涝灾。暴雨成灾,冲毁农田。农田内涝,庄稼淹死。

三,蝗灾。蝗虫是一种善飞的蚂蚱,它们繁殖扩群能力惊人,成万上亿只一起起飞迁移,飞起来遮天蔽日,场面恐怖。

它们吃光一处的庄稼和草叶,再去吃光另一处的庄稼和草叶,所到之处,庄稼和草叶全吃光。定灾情由官府实际调查确定。

唐朝正在推进社会全面治理的时候,天下安定中出一个特别轰动的奇闻:

庆州都督杨文干造反。杨文干原是李建成太子府侍卫,和李建成关系亲密。

李建成和李世民有矛盾,李建成常和杨文干秘密协商,如何加害李世民。

李元吉也参加商议,李元吉对李建成说:

“要弄死李世民、只需我一出手,就能够完事儿。何必这谋划那谋划那么费事?”

杨文干听了很是赞成。

有一天,李世民跟随李渊去了李元吉府上。

李元吉命令宇文宝埋伏在室内,然后偷偷告知李建成,他要把他说过弄死李世民这句话变成现实。

李建成听了忙摆手制止。

李元吉很生气地说:

“我只不过是为哥哥你想办法,这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为什么还不让动手?”

李建成说:

“你你没听说投鼠忌器么?

老鼠钻进了瓷器店,不能为了砸老鼠砸烂了满店的瓷器对吧?

父皇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如果在他面前杀了李世民,还不把咱老爹吓出病来?”

李元吉只好放弃了行动。

李建成私下招募勇猛兵士2000人,作为他的东宫卫士。

又从幽州调来精锐骑兵300名,分别部署在太子东宫各个重要位置。

他对李渊推荐让杨文干当了庆州总管,暗中嘱咐杨文干招募挑选骁勇健壮的兵士,送到长安他这边来。

624年夏,李渊去陕西铜川仁智行宫避暑,命李建成留守长安。

李世民李元吉都跟着去。

李建成对李元吉说:

“李世民这次去,可以见到父皇的多位嫔妃,他如果带上很多金银财宝,把父皇的嫔妃都贿赂一遍,她们都替李世民说好话,我可是要被动了。

胜负成败安危,就在现在分出来。”

李元吉笑着说:

“哥哥你前些日子听我的,那个人早就去除了。”

李建成说:

“今天父皇出行,我们可以行动了。”

李元吉问:“怎么行动?”

李建成趴在李元吉耳朵上说了一阵。

李元吉说:“我看这个办法行。”

李建成密令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偷偷运送铠甲,送到杨文干处,命令他立即起兵造反,和李建成为内外呼应。

尔朱焕走到半路上,越想这事越害怕,起兵谋反这事成了还行,但是如果失败不是要招来灭门大祸?

思来想去,他还是直接去仁智行宫报告了李渊。

李渊知道了李建成要和杨文干里应外合一起行动造反弄死李世民的计划后,勃然大怒。

他立即派司农宇文颖,骑马通知杨文干到仁智行宫来见他。李建成有什么谋划,问杨文干便知。

李元吉得到消息,立刻吓出一头冷汗,赶忙去嘱咐宇文颖:

“你去告诉杨文干,让他千万不能来见皇上。”

宇文颖见到杨文干,既说了李渊要他立即去见他。又说了李元吉嘱咐千万不能去见皇上。

杨文干一听事情已经闹成这样了,说:

“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干脆造反了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