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00章 万事开头难,拍科幻电影更难(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百万都能拍出《疯狂的石头》了,吴渊一人给五百万还是很宽裕的。

吴渊选的这六个导演,他们投递的剧本都是都市背景的电影,剧情大多都只是围绕着两三个人展开。

只要不找什么大牌演员,拍起来还是很省钱的。

光影时代目前就是吴渊的一言堂,他决定了的事情,公司上下立马就会执行下去。

当然不可能这上下嘴皮一碰,钱就给出去了。

四位吴渊知道的导演不谈,那两位发掘出来的遗珠,吴渊总得看看他们的导演基本功如何吧。

剧本写得好可不代表导演水平就一定好。

反过来,导演水平好,但不会写剧本的也一抓一大把。

还是要亲自见一见人,看一看他以往拍摄的素材画面,再和他们聊一聊电影艺术,才能大概有个底。

没办法,现在国内能胜任这种艺术指导、美工画师以及模型师的专业人才还是太少了。

但《地心引力》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最终他们能不能拍出好的作品,得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这条件可比当时韩董投吴渊的时候狠多了。

相比较之下,吴渊的《地心引力》,估计只需要一两千张概念设计图。

最后,则是大量的从国内的一些美术院校,邀请年轻的毕业生来填充基础组员,勉强拉起了一支团队。

即便如此,吴渊保守估计,光是画好这些设计图,他组建的这支美工团队,就要费半年时间。

他这个开挂有了20年执导经验的不算,上一位处女作就起飞的导演叫陈凯戈。

但像李睿君、韩严、李阳、刘美川这种年纪和吴渊相仿或者比他还小的青年导演,在面对吴渊的时候就真的是非常拘谨了。

这就是从零开始筹备一个科幻大片剧组的困难之处,万事开头难嘛。

怎么去给《地心引力》找来一支好来坞级别的科幻电影美工团队,就是吴渊目前需要搞定的事情。

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这个职位变成了影片背后的所有艺术部门的头头。

这还没算上公司特效团队做外景、太空cg建模的时间。

不过再拘谨,他们也还是能很有条理的向吴渊阐述自己的拍摄风格和理念,并且拿出他们之前拍摄过的素材作品给他掌眼。

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将会是吴渊目前拍过的电影里最长的一部,也有可能在未来也会是最长的。

与《流浪地球》那庞大的工程量相比,《地心引力》只有几个空间站室内的景需要还原搭建,室外的空间站外景和太空环境,全都要用特效cg画面代替。

这就和当年吴渊拍《彗星来的那一夜》,被中影派的制片人监督一样。

薛晓露和程尔这种吴渊的师哥师姐,还能以平常心的态度和吴渊交流,和他探讨一下自己的电影拍摄理念,镜头语言风格。

因为从2006年3月开始筹备,到2008年6-7月上映,这中间足足需要耗时两年多!

需要这么长的制作周期才能制作处这部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根本没有制作这种科幻电影的先例。

一切都是无迹可寻的,别说什么工业化了,就连原始的手工流水线都没有。

在抽空去看了下两个新房楼盘的建造情况后,吴渊就重新将生活重心,放回到了工作上。

对他而言,他的工作自然就是拍电影了。

这部电影既没有机甲,也没有光剑,更没有宏伟的太空战舰和超现实的未来城市。

了4年时间、做了11000张设计图,才完成了拍摄前的电影世界设计和实景搭建。

他亲自来到了国家航天局,从航天局这边邀请了几位年轻的专家作为艺术指导。

前提是要有好剧本给他们试手。

至于他本人,自然是忙活着对他来说更加重要的事情。

《地心引力》的前期筹备,已经不能再拖了。

就算钱全亏进去,他也有心理准备,看的非常开。

最后,吴渊那支在《加勒比海盗》剧组进修过的道具组、布景组,再用这些零部件于怀柔影视基地的摄影棚内,搭建出几个空间站的内景。

要是像《流浪地球》那样,要搭建地下城、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等建筑,怕是他用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从美工设计到各种景建成。

然后,从国内美院聘请来的普通团队成员,再将其画成一张张拆解开的设计图。

《流浪地球》在前期筹备之前,就做了3000张的概念设计,后面又跟进了8000张。

当然,这六部光影时代投资扶持拍摄的电影,制片人肯定是光影时代派人负责,紧盯着导演用钱,确保这六个导演不会中饱私囊。

国内的剧组当然有美工团队,但没有专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