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英雄本色(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韩世忠所在军队西北边军是大宋四大禁军中最厉害的西北禁军之熙河路军。

宋朝军队最勇敢善战的就是西北边军,西军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精锐军队,良将辈出。韩世忠最佩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将狄青,称狄青为大宋战神。通往训练场的路上,韩世忠跟弟兄们道:“西军不仅为大宋拓边河湟,打通陇右,开疆拓土,而且屡屡击破敌军,还几乎灭亡西夏。西军历来的战绩是辉煌灿烂不容忽视的。我听到大将狄青的名字就想到他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气魄,心中就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周盛道:“狄青,一听名字就霸气。”

苏格道:“不是我说大话,咱们也是忠肝义胆,也不是好惹的。”

从心底里讲,韩世忠认为自己适合军旅,加入西军他感到骄傲。他对军中将官心里是充满敬意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人战斗在最前线,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巨大的。他相信自己有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从小他内心一直有着一个愿望,就是做一个像狄青那样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以解国家忧患。

统制王几道负责训练新兵,西军的传统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往往可以一个人对付一群人,这次招募的兵士素质超出预料的好,王几道雄心勃勃要训练出一支优良精干强大的军队。王几道三十岁上下,身材高大,长的虎背熊腰,浓黑的眉毛向上延伸入发际,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为人耿直,性情豪爽刚强。这样一位壮汉却心细如发,勇谋兼备,因此深得经略刘延庆的赏识。

因为与西夏连年战争,王几道深知军事力量薄弱,边塞防卫兵士软弱的危害。他认为提高兵士的素质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重中之重。

王几道将新兵分成小队,分派都监率领。又在新兵中挑选精兵另外组成一队,称之为“飞羽队”,让韩世忠担任队长,这也是韩家军的最初雏形。

其实韩世忠四人早已引起王几道的注意,第一天看见这几个小伙子就发现他们人人精神,个个欢腾,特别是领头的那个韩世忠,身材挺拔,风骨伟岸,长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由得心里暗暗赞扬。

以韩世忠为首的飞羽队接受了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选将领,精练兵士。王几道还对这批新兵加强了军事教育训练,希望他们成为大宋西北边防线上的铜墙铁壁。

大宋是朝廷直接管辖军队,军队轮流驻防,将领也要轮换,这样兵换将也换,想闹也闹不起来,但是这样也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不过西军将领却不轻易换,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其他宋军截然不同。王几道训练的这支新兵一直跟随韩世忠,兵将从未分离,知人善用,知人服人,后来这支队伍果真成为了一支精锐强悍的部队。

王几道十分欣赏韩世忠,经常跟他在一起研究名相范仲淹的军事思想,研究大宋与西夏的大小战争,特别是对当年震动朝野的几次战争进行分析讨论。

熙河路军处于大宋与西夏战争的最前沿。在新兵训练期间,西夏就不断袭扰边境,大小战事接连不断,宋军每次出兵转战四处,纵横往来。

苏格道:“这西夏人防不胜防,烦之又烦。”

韩世忠道:“我大宋原本是西夏的宗主国,对西夏历来存蔑视之心,却也倍受挑衅。有机会狠狠地教训教训他们。”

不久西夏与大宋爆发战争。西夏攻打宣延城,宣延告急,延州高将军率军增援,半途中被西夏军队伏击,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天又下大雪,因此被围困,高将军寡不敌众,难以支持,情况危急。

韩世忠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去救援。韩世忠带领他的先锋队飞马扬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解了宣延之危。

宋朝大军一路向前抵达银州。

在银州他们跟西夏军交手,打了几仗,西夏军不是他们的对手,吃了败仗,损失惨重。西夏人见宋军厉害,就蹲守在城里依仗着城墙坚固,任凭宋军在城外怎么叫骂就是不肯出来应战。宋军无奈,只好采取强攻的办法。可是一连攻打了几天也没有攻打下来,倒是人员伤亡很大。

眼见得攻城不克,大家焦急万分。刘延庆就下令众兵士严阵以待,自己与诸位将领们来到大营中商议破城之策。

此时韩世忠也站在城下静静观望,心里也想着攻城的办法。不巧,城头上的一名敌守将发现了他,就偷偷地拿起弓,悄悄地搭上箭,对着他一箭射过来。韩世忠听见弓弦响,知道不好,猛的往旁边一闪,就听见“嗖”的一声那只箭从他身旁飞过,好险!

韩世忠刚一抬头,第二箭又如飞而至,来不及躲闪,情急之下,往后一退,伸手一抓,正好抓住箭柄。他将那箭一折两段,仍在一旁。

这两箭使得韩世忠怒火万丈,他让周盛、唐齐带人做掩护,自己和苏格搬云梯悄悄地从侧面拐角处来到城墙下,迅速把云梯架好,然后一人登梯上去。守敌很快就发现了他,立刻箭如雨下,劈头盖脸。

韩世忠此时更是热血燃烧,怒火飙升,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