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尘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江州(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别叫我妈!”她忽然低叱了一声,“家里有人,我没跟他们说过我有孩子。”

“……”

“离开潘家的时候就跟潘德庆说清楚了,跟他一刀两断。”

“……”

“你知道一刀两断是什么意思吧。”

“知,知道。”

“你长得真像你爸,”她闭了闭眼,就像大白天里做了个恶梦,“算了,都多少年过去了,一想到他们还出了一身冷汗。”

她不知如何做答,不安地掩饰着凌乱的心绪,默默地凝视着母亲的脸。

“你在江州做什么工作?”

“江州发电设备厂,二分厂,焊工。”

“挺好的。”

“上班的地方其实……离这不算远。”

“知道。”

“那……我还能过来看您吗?”

“不能。”她的声音冷淡干脆,“我可不想再跟潘家人沾上什么关系。”

她怔了一下,也不惊讶,也许自己的冷淡正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好吧。您要有什么事,随时来厂里找我。”

“唉,二十多年都没来找过你,现在还会有什么事找你呢?”

“那……好吧。”她看着自己的脚尖。

“刚才你说叫什么名字来着?”

“潘星雨,星星的星,下雨的雨。”

“我生你那天既没有星星也没有下雨。——蜂蜜自己留着喝吧,再见。”

她一直以为这么有诗意的名字是妈妈起的,原来不是。

还没等她开口道别,“砰”的一声,铁门关了。

* * *

没有足够的钱,火车站太远,星雨在双峰小区附近找了一栋办公大楼休息。大楼的第一层是拉面馆、奶茶店、足浴店、礼品店和服装店,人不多,冷气很足。大堂上有几组沙发,星雨在那里一直坐到夜晚。十一点,大堂关门,她无处可去,只好偷偷躲进防火楼梯,在楼梯的拐弯处睡了一夜。

第二天是个周二,她在洗手间洗了把脸,身无分文,只得步行去工厂报到。

从地图上看,设备厂离双峰小区不算太远,开车的话二十分钟,用脚走却走了三个小时。

对于惯走山路的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彼时正值盛夏,晴空如洗、烈日当头、她将换下来的T恤打湿,搭在颈上,每走一个小时休息一下,实在太热就找个商场喝点水再逛一圈,等体力恢复后继续前行。

江州发电设备厂是江州市仅存了几个大型国企之一。厂门很气派,连着一道又长又宽的马路。马路两边矗立着一排排职工宿舍和各种小卖部。上班期间路人不多,马路边有几个小孩在学自行车,吵闹玩笑,当地的方言她不大听得懂。

吃一堑长一智,生怕哥嫂再次扣压证件,星雨在学校的时候就事先将报到所需的各种文件邮递到了设备厂劳资处。找到劳资处,填好各种表格、签好劳动合同后,女负责人让她去二分厂报到,见她有点紧张,安慰说:“二分厂就在厂门口,你等下从东边的门出去,走五十米就会看到两个大厂房。右手的那个就是二分厂,以前叫管子车间。你去找你的师傅,他叫蔡冬岩。”

“蔡什么?”她没听清。

负责人换成了普通话:“蔡冬岩。”

“他长啥样儿?多大年纪?”

“五十出头,你随便找个人问一下,厂里没人不知道蔡冬岩。”负责人笑道,“姑娘,你运气太好了。蔡师傅是我们厂最有名的焊工,还拿过全国技术能手的奖章呢。跟着他绝对错不了。这条子你拿着,先到一楼的安技处领一下劳保用品。”

仓库的师傅将焊工常用的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安全帽、帆布工作服、护目镜、面罩、护肩、袖套、胶鞋、鞋盖给她装了一个大包。

星雨去厕所换上工作服、背着它一路走到二分厂。

管子车间里果然到处都是管子以及各种涂着蓝色油漆的大型机器。长的短的大的小的直的弯的分散的成组的……各色种种,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头顶上有两辆正在行驶的行车,钢绳上吊着一组排管,下面站着打手势的起重工。车间里很热,十分喧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巨大的工业电风扇吹送冷风。工厂的另一边堆放着一层一层的钢板,有人蹲在上面画线。

这中间当然有正在作业的焊工。

焊接中的电弧温度高达四千两百度,焊条、药皮和金属焊件融熔后会散放大量的锰铬氧化物。电弧光的高温和强烈的辐射还会让周围的空气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毒烟雾,靠近他们能闻到一股强烈的焊渣味儿。

劳资处的人说,二分厂焊接一班共有20名焊工,其中有两位老师傅,剩下的都是年轻人,号称“十八罗汉”,她是唯一的女生,班长就是蔡冬岩。

与想象中不同,蔡冬岩又高又瘦、有张轮廓分明的脸、看上去只有四十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